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邓贞毛佳慧)11月27日,在由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主办的“第四十期国资大讲坛:合肥现象与国资国企改革”圆桌对话环节,参会嘉宾深入探讨了合肥近年来的资本运作模式及其背后的成功逻辑。
上证报记者邓贞摄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湧表示,合肥的成功体现在创新金融思维、善用金融工具培育新质生产力。政府和国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尊重资本、金融和市场的逻辑,着眼于产业功能提升实施“城市级投行”运作,以成就创业者和企业家为目标,在关键的时候敢于“进”,以国有资本激活被投企业信用,在“热闹”的时候舍得“退”,让社会资本按市场规律发挥主导作用。“既找准了国资国企的定位,更激发了民企民资的活力,值得国内其他城市借鉴。”
上海盛石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周道洪认为,“合肥模式”值得深度解读。该模式主要通过国资基金化、财政资本化支持产业发展,既支持了经济增长,又形成了可观的股权财政和产业财政。周道洪表示,资本只有流动才能创造价值,“合肥模式”践行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资国企,推进财政补改投,支持城市创新发展,这是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地方经验。他认为合肥模式绝非赌博,其成功在于市场化的风险管理,通过投资组合等金融手段降低风险。
周道洪进一步指出,合肥财政、国资对招商引资的创新型企业提供巨大支持和全方位服务,但始终坚持不主导、不控制、不控股这些企业,从而促进科创企业快速发展,推动产业繁荣。在打造“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等创新产业过程中,合肥通过国资基金化运作、财政补改投、财政投入资本化构建前沿治理模式,真正念好了资本招商的真经,提供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城市样本。合肥大力促进财政补改投和财政投入资本化,推动消耗型财政投入向循环型财政投入的转型;同时,合肥财政资金、国有资本主动合作市场化基金,积极引导、广泛动员社会资本参与,既确保项目落地合肥,创造GDP、做大产业,带来税收、就业等,又避免政府盲目投资,扩大有效投资,同时依托市场化基金的专业操作,让国有资本、财政资金分享科创产业高速增长的成果,保值增值获得理想投资收益后再投资新项目,政府财力也大幅提升,整个运作形成良性循环。
作为诺和盈活性成分的司美格鲁肽是诺和诺德的明星产品。
小米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同日发布微博,宣布了小米“交出史上最强业绩”的消息,并透露小米汽车11月18日提前完成10万台新车交付目标,2024年全年将冲刺13万台交付目标。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邵宇在考察了多个城市后发现,合肥在人口、人才、科技创新、产业、金融等方面找到了正向循环,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他认为合肥的成功值得珍惜,但其模式能否推广仍是一个问题。各地需结合地缘特征,找准发力方向,推动传统产业有效转型。
安徽省投资集团、安徽省能源集团原董事长陈翔表示,观察和解析“合肥现象”,不能停留在对几个“网红交易”的解读和传播上,必须探寻背后的深层逻辑。“合肥现象”背后的“安徽之变”同样值得关注,解码“合肥现象”和“安徽之变”的重要视角和方法是国资国企改革的功能和作用,安徽和合肥之变离不开国资国企的支撑性、建设性和引领性作用发挥。他认为,安徽和合肥探索了国有资本和市场经济体制相融以及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创新性相结合的实现形式、实现方式和实现路径。
与会嘉宾认为,合肥经验的背后,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创新性的有机结合,其中结合的密码在于,国资国企要做好转换器,发挥好“摆渡资本”的作用。与此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注重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保护,持续推进制度创新与机制优化拉萨股票配资,合肥现象和安徽经验值得关注、总结和研究。